類比推理的題目在行測中是比較常見的題目,當然一般來講難度也並不大,但是對於成語一類的題目,同學們往往思考的思路比較窄,考試中正確率不高。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成語題目可能涉及到的考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含義關係。對於題幹是兩個成語時,大家比較容易考慮到的考點就是含義上的關係,比如近義詞或者反義詞。
例1:班門弄斧:布鼓雷門
A.曲高和寡:雅俗共賞
B.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C.愛不釋手:棄如敝履
D.投鼠忌器:聲名狼藉
【中公解析】 B。這道題目很明顯題幹兩個詞都指的是在行家麵前賣弄,所以含義相近,應該在選項中選擇一組近義詞,答案就是B,因為囫圇吞棗的意思就是把整個棗吞下去,不細嚼慢咽,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近,其它選項,A曲高和寡指的是高深的文學藝術,能理解的人甚少,雅俗共賞指的高雅和平凡的人都能理解,所以兩個詞含義相反;C選項比較簡單,也是反義詞關係;D投鼠忌器表示做事有所顧忌而不敢放手幹,聲名狼藉指的是名聲不好,二者在含以上沒有必然的關係。
其次,結構關係。剛才的題目是從含義上就能解決的,所以比較簡答,但是有的題目僅從含義上就不能解決了,
例2: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A.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B.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C.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D.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中公解析】 D。這道題目,我們會發現題幹的前後兩個詞並不是近義詞或者反義詞的關係,此時我們就可以考慮第二種情況:兩個成語之間的結構關係。這道題我們不難發現,題幹兩個詞關係:因為失之毫厘,所以謬以千裏,則二者在結構關係上屬於因果,前為因、後為果,所以符合這個關係的隻有D,因為前人栽了樹,所以後人可乘涼,其他選項明顯不符合,不一一贅述了。
最後,成語本身結構。在考試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前兩種思路都解決不了的題目,這種時候該如何處理呢?
例3:精衛填海:東施效顰
A.大海撈針:鐵樹開花
B.白駒過隙:蚍蜉撼樹
C.竹籃打水:螳臂當車
D.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中公解析】 B。這道題目題幹兩個詞明顯沒有含義上的相近或者相反,也沒有文章第二點提到的前後兩個詞構成一定的結構關係,所以此時我們可以考慮成語本身的結構。分析會發現題幹中“精衛填海”和“東施效顰”都是一個主語 謂語,所以是主謂結構的成語,這就是兩個詞語的共同特點;選項B中也是主謂結構,所以正確選項為B。A.中“大海撈針”是指在大海裏撈針,不符合主謂結構;C.“竹籃打水”指用竹籃打水,不符合;D.“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是近義詞關係,兩個詞本身也不是主謂結構。
綜上,對於成語一類的類比推理,我們思考可以按照“含義”----“結構關係”---“詞語本身結構”的順序,絕大部分題目都可以解決了。
四川省考招警考試交流群:557892981
官方微信:四川招警考試(ID:sczjks)
文/中公四川招警考試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