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66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經濟觀察網記者王帥國橫跨歐亞大陸、地理位置優越的土耳其,正扮演起中國汽車進入歐洲市場重要跳板的角色。據土耳其媒體Haberler報道,2月2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由其主持的內閣會議結束後向媒體表示,一家中國汽車工廠已完成在土耳其北部薩姆鬆省的投資籌備工作,很快將奠基。
這是繼在土耳其建廠之後,又一個中國車企即將在土耳其建廠的信息。關於這家企業究竟是誰,外界有多個猜測。經濟觀察網分別向奇瑞、上汽、廣汽、吉利等有計劃在歐洲市場發展的車企進行了谘詢,截至目前還未得到準確消息。
結合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的背景,中國車企當前在土耳其的布局頗有象征意義。
根據土耳其與歐盟之間的關稅同盟協議,土耳其製造的汽車享有進入歐盟市場的優惠條件,中國車企在當地的投資也可享受這一優惠政策。換言之,對於中國車企而言,借道土耳其進入歐盟市場目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實際上,在歐盟向中國電動汽車征稅之前,土耳其一度也針對中國汽車實施高額關稅。2023年3月,土耳其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額外征收40%的附加關稅,使關稅總額提高到了50%。2024年6月,土耳其又宣布把該政策從電動汽車擴大到所有中國進口汽車(包括汽車配件),關稅不足7000美元的則按照7000美元標準收取,從當年7月8日起實施。
不過,2024年7月,土耳其增加了對中國汽車的“關稅豁免”。7月5日,土耳其公布了《關於修改對進口產品征收附加關稅的決定》的總統令,規定對投資鼓勵政策範圍內的汽車進口廠商不征收額外稅費,並立即生效。根據這一規定,在土耳其投資設廠的汽車廠商將享受投資鼓勵政策,無需繳納此前規定的40%額外關稅,而隻需繳納10%的關稅。新增的“關稅豁免”,旨在促進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在土耳其投資建廠,而這正是中國車企將土耳其視為投資建廠重要目的地的原因之一。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中國車企到土耳其布局有多方麵原因。從市場角度看,土耳其人口眾多,汽車市場潛力大,當地對汽車的需求持續增長,可為中國車企提供新的銷售增長點。從地理位置優勢來講,土耳其是歐亞交通樞紐,輻射歐洲、中東和北非等廣闊市場,在土耳其建廠有利於中國車企以此為跳板,降低運輸成本,快速進入周邊市場。此外,土耳其政府為吸引外資,出台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土地優惠等,能有效降低車企的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第二家車企是誰
比亞迪是第一家在土耳其建廠的中國車企。2024年7月,在埃爾多安的見證下,比亞迪與土耳其工業和技術部簽署投資建廠協議。根據協議,比亞迪將在土耳其南部的馬尼薩省投資約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73億元),建立年產能達15萬輛汽車的工廠和研發中心,該工廠計劃於2026年年底投產。今年初,比亞迪土耳其工廠已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2月14日,土耳其廣播電視機構(TRT)曾援引埃爾多安的話報道稱,一個中國品牌正探索在土耳其北部省份薩姆鬆建立一家工廠,但沒有透露具體公司名稱。埃爾多安表示,在比亞迪於馬尼薩建廠後,土耳其的第二家中國汽車製造工廠將給汽車行業帶來一種不同的氛圍。
11天後,埃爾多安宣布,這個新工廠已完成投資籌備工作,很快將奠基。
在國內,曾多次有消息稱奇瑞與上汽將在土耳其投資建廠。另外,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副主席西拉卡亞曾透露,正與土耳其新能源汽車企業TOGG就成立合資企業的可能性進行談判。土耳其EBS汽車谘詢公司總經理沙欣曾表示,其他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如奇瑞、吉利可能會跟隨比亞迪在土耳其投產。
在上述幾家車企中,奇瑞到土耳其建廠的可能性最大。奇瑞是最早進入土耳其市場的中國車企,且其在土銷售規模不小。奇瑞自2010年代初期進入土耳其市場,2023年以4.06萬輛銷量位居汽車品牌銷量榜第11位,成為首個進入前20名的中國車企。2024年,奇瑞(及其子品牌JAECOO)在土耳其全年銷量約6萬輛,同比增長49.38%,穩居中國品牌第一。
從經濟性角度出發,在當地市場銷量越大的車企,有更高的在當地建廠的意願,因為車企可以通過銷量規模來攤薄工廠建設成本。與奇瑞汽車相比,其他已進入土耳其市場的中國車企在當地的銷量有限。上汽名爵(MG)、比亞迪、東風小康2024年在土耳其的銷量分別為1.72萬輛、0.83萬輛和0.12萬輛。
經濟觀察網向奇瑞國際一位人士求證奇瑞是否已確認將在土耳其建廠,對方表示:“我不是特別清楚,我們國際公司沒有整體對外的發言途徑。”
經濟觀察網也分別向上汽、廣汽、吉利等車企進行了求證,上汽否認了將在土耳其建廠的消息,廣汽集團內部人士表示“沒有這回事”,吉利尚未作出回複。
土耳其市場吸引力在哪
從2021年開始,中國汽車出口連續幾年大幅增長,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銷量達到640.7萬輛,同比增長22.7%。隨著海外銷售規模日益擴大,中國車企紛紛選擇到海外建廠,以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擴大競爭力。
在中國車企出海的過程中,東南亞的泰國和北美洲的墨西哥等國,憑借汽車產業鏈較為完善、人力成本低、靠近主要汽車消費市場、當地政策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等有利條件,成為中國車企進入東南亞及北美市場的橋頭堡。
土耳其毗鄰歐盟市場且靠近中東、北非等市場,地理位置優越,其能否成為中國車企進入歐盟的絕佳跳板?
首先,土耳其擁有良好的汽車工業基礎。土耳其汽車工業始於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後通過國際合資合作逐步建立完整產業鏈,進入快速發展期,目前已成為歐洲第五大汽車生產國,年產能超180萬輛。供應鏈方麵,土耳其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約1,100家,直接為整車廠配套,本土化率達50%—70%,全球前100大供應商中有30家在土耳其設廠。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產業,生產的各類汽車尤其是乘用車,主要麵向其他國家出口,出口額占產量的75%—80%左右。其中,歐盟國家是其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占比在80%以上。
根據土耳其烏魯達汽車工業出口商協會發布的數據,2024年土耳其全年出口汽車118.25萬輛,相當於中國同年出口量的五分之一;汽車工業出口額達371.2億美元,同比增長6.3%,占全國總出口額的14.2%,連續19年成為土耳其第一大出口行業。
土耳其良好的汽車產業基礎和相對歐盟而言較低的人力成本,能給包括中國車企在內的國際汽車製造商提供便利的資源,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有利於壓縮汽車出口的運輸成本。土耳其長期以來非常重視汽車出口產業,其鼓勵措施包括通過出口補貼和進口加工製度等降低企業貿易成本。
但從現實角度來看,影響一家車企在全球市場投資的因素還包括當地市場的關稅、匯率等,在當下的國際貿易環境中這些因素更具決定性。此前,中國車企進入美國市場會選擇“繞道”墨西哥或加拿大,借助《美墨加協定》劃定的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國之間商品零關稅貿易流通的有利條件,間接繞開美國的關稅壁壘。但隨著近期美國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征收25%關稅的計劃出爐,“繞道”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路徑被堵上。
歐盟目前同樣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2024年10月,歐盟開始對在中國生產並出口到歐盟市場的純電車型征收高額關稅,稅率為17%—35.3%。但土耳其的關稅政策間接為中國車企進入歐盟市場開了一條“綠色通道”。土耳其是歐盟關稅同盟成員,在土耳其生產的汽車出口到歐盟,無需額外繳納關稅。因此,中國車企通過在土耳其設廠,一方麵可規避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的高額關稅,還可享受零關稅待遇,進而維持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