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拚音怎麽寫的_候鳥代表什麽感情
xf2025-07-05 07:49
近在眉睫網52322025-07-05 07:59:32
在中國家電行業的版圖上,(000016,下稱“康佳”)曾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一度被譽為國內“電視之王”。然而,曆經數年的動蕩,康佳如今的境況卻讓人唏噓:連續巨虧,市場份額萎縮,經營性現金流為負。
2024年,伴隨著劉鳳喜退任董事局主席和“康佳人”周彬的接任,康佳似乎在尋找重生的契機。那麽,回到“康佳人”手中,康佳能否鳳凰涅槃?
昔日“公案”與經營動蕩
2015年,康佳與其大股東華僑城集團(下稱“華僑城”)之間的衝突成了中國證券史上的一場著名“公案”。
矛盾始於2011年,康佳總部廠區被納入深圳市的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康佳希望成為唯一開發主體,但華僑城作為控股股東反對這一決議,導致雙方在項目開發權益上產生分歧。2014年後,分歧升級,雙方成立合資公司,但股權分配問題繼續引發爭議。
2015年,爭鬥升開始級,導致康佳內部管理層的頻繁變動,高管變動超過40次,內部人事變動超過100次。
當時,正值家電行業在產能過剩和“互聯網+”背景下大洗牌,也是彩電行業淘汰賽的“尖峰”時刻。一方麵,以小米、樂視為主的互聯網品牌,正在全力攻占彩電市場,打起了價格戰;另一方麵,TCL、海信等傳統彩電巨頭,也在行業逆境中或向智能電視終端、大屏高端顯示麵板轉型,或向智能手機、白電業務等拓展;更多的是退出彩電行業,如日本的鬆下、夏普、東芝、日立,國內的長虹、海爾等雖然沒有完全出局,但更多資源和戰略重點轉向了其他家電產品線和智能化領域。
雖然康佳在2014年就發布了“易戰略”向互聯網轉型,提出衝刺“國內第一個智能電視互聯網運營平台”的目標;並在2015年開始探索手機和白電業務。但陷入動蕩後,康佳在董事會層麵“你爭我奪”,公司治理和經營決策陷入混亂,日常經營也受到了巨大衝擊,遑論轉型。
2015年,康佳淨利潤虧損高達12.57億元,同比暴跌近25倍,還丟掉了彩電市場的份額。
2014年,康佳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在前10名,國內市場份額排在前5名;2015年市場份額排名有所下滑,仍能排進前10名;到了2016年,康佳在全球和國內市場的排名都已不在前列,從此不再是行業的有力競爭者。
轉型嚐試之痛與惑
此後,雙方關係有所緩和,華僑城的“文旅+地產”戰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康佳的地產業務發展,但也使康佳偏離了核心電子業務的軌道。
動蕩之下,康佳迫切需要一位新的業務領導者。2017年3月,康佳首次對外公開選聘高管,“70後”周彬從數十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新任總裁。
周彬試圖通過戰略轉型,重塑康佳的市場地位。然而轉型並非一帆風順。
康佳製定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發展戰略,推動彩電、白電業務的創新,同時大力拓展半導體業務。2017年,康佳確定了“硬件+軟件”、“終端+用戶”、“投控+金融”的發展模式和“科技+產業+城鎮化”的擴張思路。
但市場的變化和自身的積弊讓康佳的轉型之路充滿荊棘。特別是在彩電市場上,康佳的市場份額持續下降,麵對互聯網品牌的衝擊和傳統競爭對手的技術升級,康佳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雖然具體的市場份額數據並不常見於公開報道,但從行業分析和財報中可以看出,康佳在彩電業務上的營收和利潤持續下滑,間接反映了市場份額的下降。2017年以後,毛利率更是一路向下。
2018年,康佳推行混改模式,確定了產業產品、科技園區、平台服務和投資金融四大業務群產業布局,與華僑城一同發力科技園區,想做的是“產城融合”的房地產開發模式,類似(600340)、五礦地產(00230)等。當時,碧桂園(02007)也在深圳全力推進產城融合戰略。這一轉型,康佳更像是“產業+地產”版的(000069)。如今,房地產業的現狀盡人皆知,“產城融合”的始作俑者華夏幸福是第一批爆雷的房企,華僑城也成了少有的項目停工、大規模拋售資產的央企。
2019年,康佳也在逐步落地半導體科技業務和PCB產業。康佳在重慶建設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半導體顯示產業基地,積極推進Micro LED上遊芯片製造、巨量轉移,中遊麵板製造,下遊整機應用四個主要環節的全鏈式布局,並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盡管康佳在白電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功,如2018年斥資4.55億元收購新飛電器,白電業務連續多年逆勢增長,成為拉動康佳營收的重要動力。但整體來看,康佳的轉型並未帶來預期的盈利增長。2024年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康佳營收同比下滑45.42%,歸母淨虧損擴大至16.06億元。
雙輪驅動與並購
2024年8月,劉鳳喜的退任與周彬的上位,標誌著康佳管理層的“康佳人”回歸。周彬和新任總裁曹士平都從基層做起,對公司有著深刻的理解,這次高層變動被視為康佳重拾自主經營的一次契機。華僑城在康佳的經營上逐漸放手,康佳能夠更自由地調整業務方向和戰略布局,這有助於康佳形成更獨立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但也麵臨著如何在華僑城的框架下實現自主發展的挑戰。
康佳開始強調“消費電子+半導體”雙輪驅動,嚐試通過技術創新和專利積累在Micro LED等新興領域尋找突破口。康佳目前在Micro LED專利領域全球排名前列,2024年,重慶康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斬獲第十一屆中國LED首創獎兩項大獎:2023年度中國LED行業知識產權50強、“Mini LED超大尺寸顯示模組”首創獎優秀獎。這表明其在技術研發上並非無所作為,但如何將這些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仍是康佳需要解決的難題。
2024年倒數第二天,12月30日,康佳啟動了重大資產重組,進入停牌狀態。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宏晶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晶微電子”)的控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事項尚處於籌劃階段,公司目前正與宏晶微電子的實際控製人劉偉接洽,其餘股東的交易意向尚未最終確定。
企查查App顯示,宏晶微電子成立於2009年8月,注冊資本約9,447萬元,由自然人劉偉實控,2019年1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2024年8月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
宏晶微電子專注於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生產環節主要委托晶圓生產廠和封裝測試場進行製造加工,最近2年營收分別為2.9億元、2.8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941萬元、2764萬元。
以宏晶微電子當前的盈利能力,即便注入康佳,顯然也不足以改變康佳巨額虧損的現狀。
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盡管康佳的財務狀況令人擔憂,但不可否認的是,新的管理團隊為康佳帶來了新的希望。市場的變化為康佳提供了重新定位的機會,尤其是科技創新和智能家居的趨勢,為康佳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
此外,這次調整並未涉及任何股權結構的變化。康佳此前已被定位為華僑城的“科技尖兵”,開始實施“一軸兩輪三驅動”戰略,聚焦消費電子和半導體。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央企,華僑城可以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麵給予康佳支持。
然而,挑戰同樣嚴峻。康佳必須麵對持續的虧損,如何改善經營性現金流、提升產品毛利率、找到盈利增長點,都是擺在新領導層麵前的難題。同時,如今中國的經濟比2015年更加融入全球,企業新產品往往麵臨全球競爭。如何在全球化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應對日益激烈的技術競爭,這些都需要康佳在戰略上做出更精準的判斷。
2024年11月、12月的投資者活動中,也許是出於保密,也許是自身也沒有確定轉型扭虧的“痛點”所在,麵對調研機構不停追問何時/如何能夠實現盈利,康佳管理層的回複隻像一台“複讀機”:“推動白電及PCB產業的規模增長和利潤提升,精益管理推進彩電業務的價值經營和減虧控虧,創新實施半導體業務的資本化及效益化產出,積極改善經營業績。”
回首2015以來康佳走過的路,與華僑城的爭鬥不僅僅是利益衝突,更是關於企業戰略定位和管理控製權的較量,其影響深遠,涉及企業的業務轉型、市場地位和長期發展戰略。華僑城雖然在康佳的管理中逐漸放手,但雙方依然在各自的業務領域尋找新的合作和發展機會。
在“康佳人”的主導下,回歸本源,聚焦科技創新,或許是康佳未來走向涅槃的關鍵。市場將拭目以待,看看這隻“老鳳凰”能否能在新的時代浴火重生。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收入分配改革要有新動作 這些人的收入要漲|收入差距|發改委|群體_新浪新聞
廣東新設深圳技術大學 初期設6個本科專業|教育廳|升格|廣東省_新浪新聞
黨的十九大重慶市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代表團|重慶市|陳敏爾_新浪新聞
十一黃金周各國賣力吸引中國金主 韓國卻沒盼頭|薩德|中國遊客|泰國_新浪新聞
數百人搜尋中秋隕石 誰找到歸誰還是歸國家?|隕石|趙旭東|雲南_新浪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