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鳳祥麟網

【梁茵】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梁茵 - 簡介

姓名:梁茵
星座:魔羯座
祖籍:山東
血型:AB型
身高:162公分
最喜歡的事物:總是難以抵禦美食的誘惑,所以很難作出選擇
最喜歡的運動:遊泳
最喜歡的書:小人書
最尷尬的場麵:當著觀眾和領導的麵,至少連續三次說錯廠商讚助的獎品名稱,而該廠老板正坐在旁邊。

梁茵 - 梁茵-成長曆程

祖籍山東榮城,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1977年1月生於北京301醫院。因為按陰曆,生日沒有過春節,所以屬龍。11個月起上幼兒園,6歲上學。1989年考入銀河少年藝術團戲劇班學習二年。1991年~1993年分別在電視劇《太陽鴿》、《張培英》、《戲說慈禧》中扮演角色。1995年高中畢業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大學三年級、恰逢《相聚鳳凰台》兩周年改版,到廣播學院招聘外景主持人,機遇加幸運,成了“鳳凰”一員。

目前主要工作是在《相聚鳳凰台》裏報道內地娛樂新聞,主持《時空隧道》周末連環篇。也曾在特別節目《五台山五頂文殊菩薩開光》、《法門寺》、《正月――古陳倉鬧紅火》、《覽靈山勝境祈天下吉祥》中擔任節目主持人。

梁茵 - 《江河水》拍攝曆程

梁茵:很多人都覺得拍電視是個很有趣的工作。“你們去那麽多地方到處玩,多好啊!”每每聽到別人這樣說,

我們隻有苦笑。“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牲口用”,這句從鳳凰衛視流傳出去的名言據說已經成為中國電視人的統一標簽。像《江河水》這樣的電視行動拍攝,更可以套用旅遊團裏的一句流行語:“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攝)”。

抓緊一切時間機會休息,是種幸福也是種本事呢。更好的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有時候是顧不得雅觀了。

一路上陪同我們拍攝過的人最不能忍受的是攝製組從不按時吃飯。1、2點鍾吃午飯或者4、5點鍾午飯和晚飯一起吃,在我們來說都很正常。能夠坐在餐廳裏慢慢享用是種奢侈的休息。

【梁茵】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清晨,酒店大堂還亮著燈,用讀報和看資料來享受片刻的寧靜。拖著沉重的行李從一個酒店去往另一個酒店是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開始。

梁茵 - 相關花絮

鳳凰衛視大型公益電視行動《中國江河水》,於2007年12月在上海崇明島啟步,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走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遼河、鬆花江、珠江我國七大水係,全麵反映我國水資源現狀,喚起人們對水資源的關注與愛護。此次行動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擔任總顧問,同時給予大力支持的單位還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國家環保總局
國家林業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
共同關注中國江河水狀況,共同暢享健康水生活!

《中國江河水》行程

《中國江河水》以長江為第一站,從上海崇明島長江入海口出發,逆流而上,途經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直至長江源頭。

主持人簡介

徐剛,生於崇明島,詩人。曾任人民日報記者,1988開始,他被人冠以“環保作家”稱號,他算得上是中國第一位有意識地憂慮環境危機的環保作家。
梁茵,祖籍山東,鳳凰衛視《中國江河水》欄目主持人。
吳小莉,鳳凰衛視知名主持人,主持欄目包括《小莉看時事》、《愛心大使》《時事直通車》、《時事快報》等。
胡一虎,曾連續五年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十大主播”之一。2001年離開台灣飛入鳳凰衛視,主持資訊台《媒體大拚盤》、《鳳凰正點播報》、《鳳凰環球播報》等。

楊舒,曾任CCTV-10《OUT-LOOK》希望英語主持人,現任鳳凰衛視《鳳凰早班車》主持人。

梁茵 - 自說自話

“這行有時忙得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有時即使不忙,人也會隨時處於緊張狀態。真希望有兩周的時間是沒有工作的,公司不找你,手機也別響。可一旦那樣,又會覺得工作把我遺忘了,我被淘汰了。”

“記得念小學在奶奶家住的時候過的是最自然的生活。一放學,經過總參三院,有一堵不高的圍牆,我總會爬上牆頭去摘槐樹的花,特別香,還能吃,我們還搗鳥窩。走到最高處,就抱住電線杆滑下來。家裏人都知道,卻從不管我。所以,後來我媽也很有預見說,我好動,應該有一個小旅行箱,拉著它隨時可以走人。現在,我的房裏就立著這麽一個箱子。”

梁茵 - 對話《新周刊》

(以下《新周刊》記者簡稱“新”,梁茵簡稱“梁”)

新:你覺得“鳳凰”有別於國內其它電視台的地方在哪?

梁:形式表現多,豐富。大家有什麽好的想法就會去實現它,不像有的台實施起來很困難,或成形後與最初的想法相去甚遠。

新:你有很欣賞的主持人嗎?

梁:有,陳魯豫。我欣賞我熟悉的人,我了解她的節目,她的為人。她特別聰明、勤奮,在生活中女人味挺濃。我甚至崇拜她。

新:有目標嗎?希望自己獲獎嗎?

梁:沒想過。

新:你是“鳳凰”的新生代,年齡小,在公司裏會否很受寵?

梁:以前總覺得自己那麽小,做錯了事有理由。但看到現在台裏2000年的畢業生都當編導了,不少同行也隻有二十一二歲,我開始產生危機感了。畢竟我已經有了兩年的經曆,我再也沒有理由犯錯了。

新: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會不會覺得少了自由?

梁:真是這樣,就太把自己當一回事兒了。

新:你理想的生活?

梁:掙夠錢就出去流浪,旅行,錢花光了再去打工。

新: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麽?

梁:特別想學攝影,通過鏡頭,可以把你眼中的世界,你的視角告訴人們,特別神奇。

梁茵 - 日記

今天去了一對小夫妻的家庭攝影工作室。房子遠在南四環外,麵積也不大,但是跟這對超級可愛的人在一起2個小時,

我們一邊大嚼零食一邊大開玩笑。最後看見照片時真佩服自己怎麽還能做出這些“矜持笑容”來的?多年沒正經拍過照片了,就算作這個月的生日留念吧。

2007年11月10日探訪蘇州河的百姓民生以及河水治理情況.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上海開始治理蘇州河;1988年至1993年,治理力度逐漸加大,截流汙水被確定為治理蘇州河的關鍵,治理蘇州河成為上海全市上下關注討論的焦點;1998年至2002年,上海開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2002年至2006年,開展二期工程,2006年至2008年將開展三期整治工程。

碼頭:兩岸高樓林立,都是新建小區,據說這邊的房子大概2W一平米了。

12號上海四行倉庫探訪-----------據說四行倉庫是上海保留最完整的抗戰曆史遺跡。除了門口可以看見的幾個字和謝晉元像,在樓上還有一個非常簡易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博物館,我們去的時候門鎖著,一樓有個牌子寫著聯係電話也打不通。裏麵其他樓層都是各個單位辦公所占用。徐剛老師講述四行倉庫的曆史....

癌症村死亡日記――訪宿州楊莊鄉

奎河,是流經楊莊鄉的唯一一條河流,屬於淮河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江蘇省徐州市的雲龍湖,經徐州銅縣進入安徽宿州地區。楊莊鄉是宿州地區最靠近奎河的村莊。這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普通村莊,近二十多年,卻因為癌症和肝炎的高發病率成為遠近知名的"癌症村"。

12月28日,陰有霧。

昨天晚上住宿在安徽宿州市區,清早驅車趕往宿州北邊的楊莊鄉。楊莊鄉與江蘇徐州隻有一田之隔,當地經濟一直發展不錯,每個村莊有水泥路接上主幹道,如果不是奎河汙染,這裏的村民也許已經過上富裕生活了。

進楊莊鄉的路上有一個漆黑醒目的鐵製標牌橫架在路中間,"無毒村"的字眼讓人很困惑。進村後問當地人,幾年前這裏有人偷種大麻,經過打擊治理後,設了這個牌子。再問,現在還有毒嗎?那人搖了搖頭指著眼前的奎河說"那河水還不是有毒嗎?"

我在河邊站了一會,盡管天寒地凍,卻清楚地看到河麵翻滾著白色泡沫,發出陣陣刺鼻的臭味。這就是楊莊鄉的母親河。

奎河,是流經楊莊鄉的唯一一條河流,屬於淮河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江蘇省徐州市的雲龍湖,經徐州銅縣進入安徽宿州地區。楊莊鄉是宿州地區最靠近奎河的村莊。這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普通村莊,近二十多年,卻因為癌症和肝炎的高發病率成為遠近知名的"癌症村"。

令人忍俊不住的是,就在犯著泡沫的臭水邊,一塊石碑赫然醒目。如此標語口號在村裏也隨處可見。

上屋村的王大爺家剛打了一口20米的深井,原來的井水"堿大",但新井水抽上來就有味道,他隻好泡茶去味。老兩口都說,小時候村裏人都在奎河裏洗澡、遊泳,但六、七十年代後就再沒人去了。"原來河裏有魚,有水草,現在倒幹淨,啥也沒有了!"。這裏原有兩萬畝稻田,但稻米拿出去賣,人家一聽是奎河邊種的大米就不要了。如今農民隻能改種玉米和豆子。而且踩到水田裏,皮膚就又紅又癢。"奎河就是個大陽溝、下水道,水黑得跟這個一樣",王大爺指著我背包的黑色肩帶說。

伊橋村的情況最糟。伊橋村衛生院的王安寶院長從辦公桌抽屜裏拿出一個"死亡統計"。這個新本子上記錄了伊橋2002年至2006年間的死亡名單。在千餘人的村子裏,平均每年死亡10人左右,其中絕大多數死於肝癌或肺癌,而村裏肝炎的發病率達到12%。

王院長對於我們的采訪不太感興趣,他說這些年來村裏的媒體不少,采訪他的也很多,但是"奎河該汙染還是汙染","說是要給這裏通自來水,水箱建了沒有水,第一次鋪的水管都爛了,扒了第二次又鋪,可工程做了一半就停了",王院長說起這些有點激動,"連農村醫療補助都是隻說增加沒見錢,我說了,又有什麽用?"我無言以對,伊橋醫院--我所見過最基層最簡陋的醫療機構裏,我再一次麵對我的采訪對象感到羞愧。幾乎如出一轍的問題,曾讓我在錢塘江邊的環保鬥士韋東英麵前第一次沉默。

不過在我們的懇求下,王院長還是帶我們去了最近有親人去世的人家走訪。這樣的人家很容易辨認,大門上貼一對白紙的就是。每到之處,都會有一群村民圍上來,爭先恐後向我們訴說關於奎河、關於癌症......

臨走,導演劉曉梅問我有沒有特別的感受想說,可以錄段串場。我說算了。其實,楊莊鄉已經是我出來兩個月,僅在長江下遊地區(此處應該屬於淮河流域)采訪到的第三個癌症村了。不是沒有感受,而是每次采訪結束時,心情都跟今天的天氣一樣,灰蒙蒙的,跟所有受害人一樣――悲憤和無奈。後麵的路上,我還會走進下一個、再一個“楊莊鄉”。所以,我知道我還沒辦法為這些癌症村說上一段“結束語”。

下午4點,快餓昏的我們才狼吞虎咽吃了午飯。今天在楊莊鄉拍了6個小時,中午王大爺要殺了剛買回的母雞留我們在他家吃飯,我們謝絕了。礦泉水留在車裏沒拿出來喝上一口。忍饑挨餓本是電視記者的常事,但這一回,我想,曉梅、葆春、小樊,我們心裏都明白原因。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最后编辑于: 2025-07-05 08:21:27作者: 威鳳祥麟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