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文:企業年金的改革應該有急迫感,應該成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的一個重要環節
作者:呼伦贝尔市 来源:大足县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7-05 07:25:11 评论数:
12月26日金融一線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4》發布式在北京召開,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出席並致辭。

鄭秉文表示,企業年金建立20周年意義重大,它是我們國家繳費型養老金基金進行投資管理的一個重要試驗場,在投資體製當中養老金進行投資是打下了第一棵樁,它是非繳費型的主權財富基金性質的主權養老基金。企業年金在20多年來的發展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是有目共睹的。
鄭秉文指出,企業年金存在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覆蓋麵太小,現在是3200萬人左右。
首先,就製度性質來講,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框架內,由於繳費方式、繳費性質、給付的方式的不同,每個層次的性質是不盡一致的。如果我們把企業年金看成是企業薪酬的一個遞延的部分,能夠幫助對企業年金性質的思考。
其次,企業年金設計的門檻特別高,恐怕把很多企業都擋在了門外。需要把企業年金的定位、覆蓋的範圍再重新思考,需要考慮到它加入的門檻。
第三,企業年金加入的流程特別複雜,比如說建立企業年金方案需要報批、審批。
另外,企業年金的製度設計是DC型製度,DC型本來的含義是繳費確定型,本質應該加強繳費和待遇水平的精算聯係,讓大家有積極性。帶有DB因素的計發方式是抑製我們職工加入製度的因素。
鄭秉文強調,需要製度的製定者、設計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來探討這些問題。他表示,20年來,企業年金製度取得了長足發展。企業年金的改革不應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應該有急迫感,應該成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的重要的一個環節。
鄭秉文提出,在大家都集聚目光改革第三支柱的時候,仍要回頭看一看第二支柱,在某種程度上說,第二支柱的覆蓋麵是第三支柱的基礎,第二支柱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第三支柱。兩個製度的改革應該采取混合設計、趨同性的設計。
“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擴大它的覆蓋麵,提高它的收益性。這是企業年金擺在我們麵前重要的任務。”鄭秉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