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崇簡,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生年不詳,當在唐高宗開耀元年,垂拱四年之間(681-688), 唐玄宗開元12年(724)九月二十三日,卒於袁州,時年約在43-36之間。薛崇簡以太平公主之子封郢國公,拜太中大夫,司禮丞,轉讚善大夫曆尚輦奉禦、衛尉少卿、加封銀青光祿大夫,徙封燕國公。景龍四年,參與誅韋宮變,有擁立之功,晉封立節郡王,食邑三千戶、加上柱國,拜太仆卿兼太子虞�(音同需);先天二年,太平公主意圖廢玄宗,薛崇簡因勸阻於母而遭鞭打,公主事敗,兒女俱受牽連,惟崇簡幸免,恢複官爵、賜姓李、視同宗親。
主要活動
薛崇簡與武崇訓、武延寧、李成器、李隆基並稱為五王。
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被安樂公主鴆殺,韋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以皇太後身份臨朝稱製,大肆任用黨羽,分握政權,但此時對相王李旦的威望和權勢感到懼怕,密謀對其不利。庚子夜,臨淄王李隆基和薛崇簡、劉幽求、麻嗣宗、鍾紹京等率兵誅殺諸韋和諸武及其黨羽。此舉使相王李旦威望愈重,並最終在太平公主幫助下取得皇位,是為睿宗。可以說,在這場政治鬥爭中,薛崇簡是立了大功的。太平公主本來最喜愛薛崇簡這個兒子,但後來與薛崇簡政治上的不和而經常鞭打薛崇簡,所以,薛崇簡心裏對母親太平公主是怨恨的,但敢怒不敢言。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逃入深山,請求侄兒放自己一條生路。 有說李隆基曾暗示薛崇簡,要不要放過太平公主,他也不忍殺小時候最疼他的姑母,想借著表弟薛崇簡的關係偷偷放過太平公主,但薛崇簡對母親積怨已深,他也沒有為母親求情,一番義正言辭,李隆基也無奈,下令賜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被圍時,曾向其兄時為太上皇的李旦求助,李旦為其向李隆基求情,未允,遂被賜死。此時,太平公主約五十出頭。其諸多兒女(薛氏、武氏)隻有薛崇簡一家被饒過,被玄宗特免,官複原職,並賜李姓。
餘生
正史記載中的薛崇簡至太平公主事敗後便銷聲匿跡,似乎受到玄宗榮養,實則不然。其墓誌《大唐故袁州別駕薛府君墓誌銘並序》中紀錄顯示,在公主事敗後,薛崇簡隨即被送出長安,出為蒲州別駕,尋坐事謫居於溪州數年,謫居中,其妻方城縣主武氏(梁王武三思女)於開元十年病逝於溪州;妻亡後不久,起複為袁州別駕,但因心情鬱悶、懷才不遇,薛崇簡在開元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病逝於袁州官舍,十四年葬於黃山之原。
人物關係:
薛崇簡,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生年不詳,當在唐高宗開耀元年,垂拱四年之間(681-688), 唐玄宗開元12年(724)九月二十三日,卒於袁州,時年約在43-36之間。薛崇簡以太平公主之子封郢國公,拜太中大夫,司禮丞,轉讚善大夫曆尚輦奉禦、衛尉少卿、加封銀青光祿大夫,徙封燕國公。景龍四年,參與誅韋宮變,有擁立之功,晉封立節郡王,食邑三千戶、加上柱國,拜太仆卿兼太子虞�(音同需);先天二年,太平公主意圖廢玄宗,薛崇簡因勸阻於母而遭鞭打,公主事敗,兒女俱受牽連,惟崇簡幸免,恢複官爵、賜姓李、視同宗親。
主要活動
薛崇簡與武崇訓、武延寧、李成器、李隆基並稱為五王。
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被安樂公主鴆殺,韋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以皇太後身份臨朝稱製,大肆任用黨羽,分握政權,但此時對相王李旦的威望和權勢感到懼怕,密謀對其不利。庚子夜,臨淄王李隆基和薛崇簡、劉幽求、麻嗣宗、鍾紹京等率兵誅殺諸韋和諸武及其黨羽。此舉使相王李旦威望愈重,並最終在太平公主幫助下取得皇位,是為睿宗。可以說,在這場政治鬥爭中,薛崇簡是立了大功的。太平公主本來最喜愛薛崇簡這個兒子,但後來與薛崇簡政治上的不和而經常鞭打薛崇簡,所以,薛崇簡心裏對母親太平公主是怨恨的,但敢怒不敢言。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逃入深山,請求侄兒放自己一條生路。 有說李隆基曾暗示薛崇簡,要不要放過太平公主,他也不忍殺小時候最疼他的姑母,想借著表弟薛崇簡的關係偷偷放過太平公主,但薛崇簡對母親積怨已深,他也沒有為母親求情,一番義正言辭,李隆基也無奈,下令賜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被圍時,曾向其兄時為太上皇的李旦求助,李旦為其向李隆基求情,未允,遂被賜死。此時,太平公主約五十出頭。其諸多兒女(薛氏、武氏)隻有薛崇簡一家被饒過,被玄宗特免,官複原職,並賜李姓。
餘生
正史記載中的薛崇簡至太平公主事敗後便銷聲匿跡,似乎受到玄宗榮養,實則不然。其墓誌《大唐故袁州別駕薛府君墓誌銘並序》中紀錄顯示,在公主事敗後,薛崇簡隨即被送出長安,出為蒲州別駕,尋坐事謫居於溪州數年,謫居中,其妻方城縣主武氏(梁王武三思女)於開元十年病逝於溪州;妻亡後不久,起複為袁州別駕,但因心情鬱悶、懷才不遇,薛崇簡在開元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病逝於袁州官舍,十四年葬於黃山之原。
人物關係:

















經曆曆史事件:


同年(公元724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