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香港代購還有戲嗎?
近日,廣州擬建免稅購物綜合體的消息在知名媒體發布。
新聞大意是,探索在廣州北站建設連接軌道交通和航空交通的保稅會展體驗和免稅購物綜合體。雖然這隻是“探索”,還沒到“實施”的階段,但廣州要在全市再建一個免稅區,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有媒體提到,體育西商圈有可能建免稅區。
由此可見,在廣州建設免稅區是一個很有可能實施的政策,但這個免稅區的實際位置還需要考慮。
那麽,以後,廣州人有望不必遠行就能在線下實體店買到免稅產品。
而這,僅僅是中國免稅業正在迅速崛起中的其中一小步。
愛免稅品的中國消費者
據世界免稅協會統計,2019年,中國消費者的免稅消費占全球免稅消費的40%,相當於一個中國,已經支撐了全球幾乎一半的免稅消費。即使在剛剛過去的受疫情重創的2020年,全球免稅零售業大幅下滑,中國市場依然逆勢增長。
疫情發生前,中國消費者主要通過代購、跨境電商平台和個人赴港澳等免稅消費區購買免稅商品。
“幾乎每個朋友圈都至少有一個生意上的代購”,一點也不誇張。代購相當於跑腿,因為可以購買的產品比網上平台多很多。這種灰色地帶的購物,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疫情發生前,在港澳附近,長期有“水貨客”拿貨回內地,很多人一天走4、5趟。
跨境電商平台也是中國消費者喜愛的免稅商品消費渠道。跨境電商平台的消費者比其他電商平台的消費者有更高的消費能力。阿裏巴巴旗下有跨境業務的成員電商考拉海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黑卡每年幾百元的會員費,比淘寶88和JD.COM Plus高出好幾倍。考拉還結合新零售模式:先後在海南熱門景區開設了三家線下新零售店,消費者有了直接掃碼下單的購物體驗,使得其客流量比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增長了160%。
除了通過假手和網絡渠道購買免稅商品,具有地域優勢的廣東消費者選擇直接在免稅港澳購物。疫情發生前,廣東尤其是廣州、深圳等地的消費者愛去港澳購物,很多消費者有定期去港澳購物的習慣。相比地理位置靠近港澳的廣東省消費者,內地其他省份的消費者前往港澳等免稅購物天堂,屬於中長途遊。這些“過夜客”也是香港旅遊業的重點群體,因為他們逗留的時間更長,每次花費的錢也比一天往返廣東省的人多。
疫情前的香港銅鑼灣
迅猛崛起的中國免稅業
疫情期間,因為跨境旅遊的限製,伴隨跨境旅遊“打包銷售”的代購等免稅商品的銷售也受到很大影響。
不少海外品牌因此加快了線上海外店鋪的布局,其中母嬰、快消品等品牌最為活躍。以前這些品牌都是靠港澳代購,積累了一批忠實客戶。但由於疫情,這些品牌依靠采購“大宗商品”積累了大量庫存。線下渠道打不通,隻能用線上渠道。
721075" data-track="33">除了線上渠道,線下免稅店的開業也在迎合消費者的免稅品需求。2020年中,海南離島免稅店開業迎客。根據新浪財經的數據顯示,自免稅新政實施至12月31日,海南離島免稅店日均銷售額超1.2億元,同比增長兩倍多。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9.93億元,購物人次12.1萬人次,購物件數134.5萬件,同比分別增長248%、141%和229%。
除了海南離島,廣州南沙保稅區、寧波保稅區以及正在“探索中”的位於廣州北的購物免稅綜合體,都是中國免稅業正在前進中留下的腳印。
海南三亞免稅店
香港代購還有戲嗎?
代購群體龐大,但要說最多代購消費的地方,必然是香港。
疫情前,香港旅遊業、零售業中,內地消費者的人數以及總消費金額是最大的。銅鑼灣、旺角等遊客必到之處,隨處都能見到幾個內地遊客。內地遊客甚至把銅鑼灣的羅素街給“拱上了”全球最貴的商鋪所在地。
在房地產服務商戴德梁行(Cushman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