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承誌,男,1976年10月出生,籍貫湖南。研究員。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專業,200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博士學位,2007年起任職清華大學物理係助理教授,2009年受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在實用化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研究和基於糾纏的量子通信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係列重要研究成果。自2005年發表量子通信領域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以來,至今已在Nature子刊,PNAS和Phys.Rev.Lett.等高水平刊物上發表論文7篇,其中三篇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相關工作全部在國內完成。
  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超過13km的自由空間雙向糾纏分發以及量子密鑰分發,該成果發表在Phys.Rev.Lett.上,審稿人稱這一成果“有重大的意義”、“是一項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國際權威雜誌“NewScientist”在相關報導中寫到“一個打破糾纏光子遠程傳輸記錄的中國小組”,該成果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糾纏光子在穿透等效於整個大氣層厚度的地麵大氣後,糾纏的特性仍然能夠保持,並可應用於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為實現全球化的量子通訊打下基礎。
  作為通信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16公裏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該成果以封麵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上。這一工作發表後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和公眾的高度關注。美國物理學會新聞網站在該工作電子預印本出現時即以“量子隱形傳態穿過開放大氣”為題進行了特別報道;美國《時代周刊》更以“中國的巨大(量子)飛躍”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之後《美國?大眾科學》、《自然?中國》、中央電視台、美國探索頻道等公共均進行了報道。最近該項成果同時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201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科技部評選的2010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科技日報》評選的2010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入選了科技部組織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取得了良好的學術和社會影響。
  除此之外,作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實用化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係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與同事共同完成的光量子電話成果被中央警衛局首次應用於國慶60周年閱兵的安全保障工作,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鑒於在遠距離量子通信研究方麵取得的係統性研究成果,作為主要作者之一在國際重要綜述雜誌PhysicsReports上發表了量子通信實驗綜述論文,這是我國學者在PhysicsReports上發表的為數不多的綜述論文之一,也是唯一一篇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綜述論文。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為首席科學家助理及科學應用係統負責人,正在參與領導並組織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先導性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


彭承誌相關彭承誌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2012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科學獎 (第1位)
同年(公元1976年)出生的名人:彭承誌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汪毓明 江蘇省常州 彭承誌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高會軍 黑龍江雙鴨山集賢縣 彭承誌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孫斌勇 浙江省舟山普陀區 彭承誌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王俊 江蘇省鹽城東台 彭承誌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李學龍 黑龍江哈爾濱 + 更多公元1976年出生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文章发布:2025-07-04 15:39:00

本文链接: http://www.91circles.net/8ky8sn/428.html